近兩年,“大數據”在教育領域日益成為熱點名詞,和“在線教育”相呼應。從今年新東方、學大等教育機構發佈的教育產品來看,幾乎每一款產品都會提到大數據。既然如此受到重視,那麼在當下教育領域,“大數據”有何特點?又有何作為?
  專家指出,目前國內教育領域的“大數據”仍處於概念階段,大家都在起步和探索過程中,尚無比較成功的大數據應用案例,不少大數據應用也都處於較淺的層次。不過,隨著教育大數據的不斷積累和深入發展,“大數據”必將有利於我們的個性化教育,對教學和管理產生深刻影響。
  隨著“大數據”概念不斷升溫,教育行業如今也被認為是大數據可以大有作為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。幾乎每家不甘落後的教育機構都在擁抱大數據,把大數據當作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。
  “其實,十幾年前我們就在做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。如今大數據這個概念興起,主要基於兩點,一是數據海量增長,處理樣本數變多;二是物理運算能力增強,給處理海量數據帶來可能。”在計算機博士、朗播網CEO杜昶旭看來,大數據既沒有那麼神秘,但也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麼簡單。
  干擾性數據多 影響統計分析精度
  杜昶旭認為,與其他行業的大數據相比,教育行業大數據目前數據量比較小,教育數據噪聲也比較高。他解釋,目前在線教育不像電商,用戶數量龐大,數據可以累積到海量。而且教育垂直屬性特別明顯,大量數據會分流向不同垂直領域。
  而不同垂直領域之間的數據融合度比較低,比如語文和數學的數據很難放到一起來分析;數據噪聲簡單講指干擾性數據、無用數據,比如錄播視頻,用戶行為很簡單,有暫停、關閉、重看等等,但是這些操作的原因很多,並不一定是沒看懂內容,所以干擾性數據非常多,數據統計分析的精度會受影響。
  “此外,教育數據標準化程度非常低。數據大致可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。以描述人一個人打比方,結構化數據就是人的身高、體重、性別;非結構化數據則可以是人的聲音、照片等。”杜昶旭說,很多教育數據比如視頻數據、語音數據等都是非結構化數據,數據模型構建會比較複雜,“所以,教育大數據需要解決數據量和數據處理的問題。”
  優質技術分析 要有一流試題保障
  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也指出,教育大數據分析並不是有數據就可以,如果數據中有很多垃圾數據,那麼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能是垃圾結論。
  “比如題庫類產品,一道題可能需要20多個指標來分辨學生各方面的情況,如區域、學科、難度、知識點等等,如果試題質量比較低,區分度比較低,那做大數據分析的意義就不會太大。此外,現在的大數據分析多集中在選擇、判斷等客觀題,對帶有步驟的主觀題、作文等進行統計分析則有更高難度。”因此,題庫的大數據分析看起來比較簡單,但實際上技術、資金門檻都比較高。
  ■ 業內點評
  “習”比“學”更易採集和分析
  那麼,教育大數據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呢?大數據研究專家、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魏忠認為,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有利於個性化教育,標準化的學習內容由學生自己組織學習,學校和教師更多的是關註學生的個性化培養,教師由教學者逐漸轉變為助學者。
  “重要的是數據背後的那個人。”微課網副總裁夏明瑞以歷史學科視頻課程為例,如果用戶觀看幾分鐘就關掉了,以後再沒看過,那就要關註用戶的這種行為數據。他關掉的原因大致可能有兩種:一種是學得非常好,另一種是學得不好,看不懂。單節課的數據可能不夠精準,但對整個課程體系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之後就會相對精準了。
  杜昶旭則認為,目前“學”的過程採集數據的難度較大,“習”的過程採集和分析數據會相對容易一些。“今年我們推出了能力圖譜,通過對學生行為數據進行診斷,看看學生的問題到底在哪裡,然後基於能力缺陷推送需要完成的訓練任務,提高學生學習效率。”杜昶旭說,這種大數據分析既能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,也能幫助老師進行個性化教學。
  ■ 專家說法
  大數據適應個性化學習
  ●魏忠,數據研究專家、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魏忠
  人們對大數據的理解有很多,目前我傾向於把大數據理解為全量數據。
  科學研究最簡單的是抽樣方式,然後進行推導,後來人們發現這有很大問題,於是就有了統計學,用概率來解決問題。但是抽樣的量一旦到了一定程度之後,並不一定是越大越精準,什麼樣的量是最好的,就需要考量。而如果把全量的數據都拿來進行分析,那肯定是最準確的,而所謂大數據應該是全量數據。
  這種大數據與傳統的數據相比,具有非結構化、分佈式、數據量巨大、數據分析由專家層變化為用戶層、大量採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特點,這些特點正好適應了個性化和人性化的學習變化。傳統數據詮釋的是宏觀的教育狀況、整體的學生水平,且其採集方法、內容歸類、分析構成等已被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標準,數據更多是在階段性的評估中獲得。而大數據更關註微觀、個體層面,要求時時處處採集信息,全面客觀記錄信息,大量採用可視化展現方法等等,幫助信息收集方獲取精準材料。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孔悅  (原標題:教育大數據,想說愛你不容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q36kqtb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